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系景观工程位于通州区,在行政办公区中部偏西,由河道、暗涵、泵站、水闸等建筑物组成。新挖河道2.4km,暗涵沿河道两侧布置,末端设排涝泵站1座,与北运河连接处设节制闸;通过蓄排兼施,将镜河打造成海绵化的河道,构建“地下暗渠自排+地表明渠调蓄+全地下泵站强排”的排涝体系,使行政办公区的排涝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工程历经数个汛期的考验,运行平稳,实现了排水、蓄涝、水循环、初雨排除、排空河道与暗涵、水质保障、风景观赏等功能目标。同时营造了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水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提升了行政办公区环境品质,为市委、市政府2019年1月11日顺利搬迁入驻行政办公区创造了基础条件。
北运河甘棠船闸建设工程
甘棠船闸是实现大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的关键,工程意义重大。甘棠船闸由上下闸首、闸室段及上下游引航道组成。船闸航道长1.1公里,采用双线布置,闸室有效长度65m,宽度10m。结合现状甘棠拦河闸工程,承接上下游,逐级消除河道水头差,实现大运河北京段全线40公里航道自由通行。
工程亮点
工程设计秉承智慧船闸的理念,构建自动管控、智能运维、调度管理、过闸引导等系统。工程建设通过BIM要素、模型轻量化、无人机测绘、实景建模、信息化集成等应用,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合同、质量、安全、进度的精细化管理,取得良好建设成效。工程运行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高新技术,通过监控、视频广播、过闸引导等子系统与智慧管理平台互联,建设船闸自动化控制与智慧运营系统,实现了船闸安全、高效智能运行,船舶智慧运行的运营环境。
发挥效益
甘棠船闸建设以来,一直秉承让信息多跑路,现场少跑腿的理念,推动着行业数字化转型。船闸工程实现了大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助力大运河国家五A级景区建设,让更多的游客体验城市副中心的运河之韵、运河之美、运河之变,让大运河文化带重唤昔日光彩,展望光辉未来。
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
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起点为河道通州与顺义区界,终点为新北关闸枢纽。主要包括:疏浚治理主河槽14.78km,两岸堤防加高防护25.12km。新建小场沟防洪闸1座,改建穿堤涵闸17座。改建巡河路25.12km,新建滨河路12.82km,堤顶改建路灯525套等,同步实施河道景观绿化工程。
通过工程建设增加了排水能力,沿河两岸2021年在降雨量达到900毫米的情况下,排水顺畅没有内涝发生,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水能力,实现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河道清淤一定程度改善了河道水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结合滩地绿道系统增设木栈道、平台等亲水设施,提高河道亲水性,创造多样化的滨水生态体验,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营造出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创造多样化的滨水生态体验。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建设工程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建设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境内温榆河干流,包括尹各庄拦河闸 、分洪闸、管理中心、富壁路暗涵、湿地提升泵站、人工湿地25万平米、 景观绿化总面积76.34万平米。非汛期,利用分洪道及蓄滞洪区修建人工湿地改善温榆河水质,实现区域生态修复目标。作为通州堰“上蓄”功能的一部分,可削减洪峰3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蓄洪总量900万立方米,实现错峰下泄洪水,副中心防洪标准也将从现在的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同时,每天将有8万立方米的温榆河水通过蓄滞洪区湿地进行净化,五类水质可以提升到四类水标准,这座京东平原地区最大的休闲公园,将呈现林水相映、水鸟翔集的大美湿地景观。工程还将被逐步打造成为水生态示范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科研院所户外实践教学基地。
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
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起点为甘棠闸下游,终点为市界,治理长度28.7km。北运河作为“通州堰”以及城市副中心“上蓄、中疏、下排”防洪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安全下泄洪水的重要功能。通过扩挖主河槽,河道由70m~ 90m扩挖至160m~230m,并结合在部分堤防内侧加高培厚,河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提高了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和城市应对极端天气和超标准暴雨的能力,避免由于洪涝灾害给当地社会、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因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改善了建设范围内的区域景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有着重要作用。
北运河榆林庄船闸建设工程
榆林庄船闸为北京水务系统近年来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实现北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的关键,工程意义重大。
船闸位于现榆林庄闸东侧,全部为现挖,总长1123m;包括上游航道506m,船闸主体结构104m(闸室有效尺寸为:65m×10m×2.5m),下游航道513m,同步建设航道桥1座、管理及附属设施1处,以及自动化监控系统和闸区景观绿化等内容。船闸采用长廊道分散式输水系统,输水时间压缩至3分钟,过闸体验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实现游船安全、平稳、快速过闸,提升乘客过闸体验感。
穿过入口迎宾组团进入船闸公园核心区,沿抽象大雁飞翔姿态的特色迎宾广场步入园区,游人休憩于榆林主题缓坡草坪遥望榆林之舟,体会榆林森森雾气渺渺的春郊烟树盛景,感受榆林庄生态之美。
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造雪引水系统工程
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造雪引水系统工程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按期完成塘坝、蓄水池、引水管线及泵站等全部建设任务,实现从外部调水至延庆赛区内进行调蓄并输送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系统前水池,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工程人工造雪作业的唯一水源,成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三道”(索道、水道、雪道)中不可或缺的“水道”设施。
工程顺利完成了高山滑雪比赛的所有人工造雪供水任务,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本工程作为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设施资源,对推动我国冰雪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项目水利工程
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项目水利工程位于清河、温榆河两河交汇、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交界,紧邻首都机场,用地规模约 2.04 平方公里。公园整体划分为生态控制区、休憩开放区和文化休闲区。主要内容包括:38920.10㎡生态净化岛屿;68939.94㎡生态水面净水区;输水规模5万m3/d的提升泵站1座;循环泵站1座。
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项目水利工程作为北运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减轻下游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压力,沿温榆河河道构建水体净化的湿地系统,打造成国内生态治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
亮马河四环以上段景观廊道建设工程
亮马河四环以上段景观廊道建设工程以香河园路为起点,经三里屯、左家庄、麦子店街道及朝阳公园,终点至东四环北路,全长5.575公里,总建设面积为80.13公顷。
该项目将朝阳区委区政府创新提出的“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治理模式进行了先行探索实践,将沿岸红线外建筑与红线内滨水空间因地制宜地紧密结合,一河两岸形成“建筑-绿地-河道”无缝连接。
如今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已经成为群众亲水休闲的绝佳场所,在各消费点评平台均获得高分评价,被各大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如画的夜景、沉浸式的演艺和游船体验让人惊喜连连,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景观带,充分提升了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水系工程
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水系工程位于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内,西起九棵树中路,东至东六环西侧路,为独立景观水系。是集水利、水环境与生态、水景观为一体的综合型工程,通过本工程2.8公里景观河道、下沉式水处理站及循环进出水管线的建设,治理了萧太后河环球影城公园段河道,满足了环球主题园区河道通航及景观河道水质运营需求,增加了周边景观的亲水性,改善了当地居住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提升了周边的整体形象,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做好基础设施保障的基础上,打造了滨河城市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娱乐、游憩空间,同时也传承了独特的漕运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位。